本年2月27日,《中美科技协作协议》再次到期,该协议是否续签备受外界重视。据美国之音3月7日报导,美国国务院当天表明,美国和我国已赞同将该协议再延伸6个月。到3月8日晚发稿前,中美官方没有正式发布相关音讯。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月27日曾就中美是否续签该协议回应称,“中美科技沟通协作实质是互利共赢的。据了解,现在两边就续签《中美科技协作协议》坚持着沟通。”
“(美国)国务院正代表美国政府就修正、延伸和加强《美中科技协作协议》中的保护性条款进行商洽。2024年2月,美国和我国赞同将该协议再短期延伸6个月,”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3月7日告知美国之音,“在持续商洽期间,短期延伸6个月将使协议坚持有用。”
《中美科技协作协议》于1979年签署,成为中美两边在农业、动力、航空、医疗、环境、地球科学与工程等多个范畴展开协作的结构性协议,促成了两边的互利协作,也推进中美在教育与学术范畴的广泛沟通。该协议每5年续签一次,但2023年8月27日到期后,美国政府决议不全面续签协议,而是倾向于将这项已有44年前史的协议短期延伸6个月。上一年11月中美首脑旧金山接见会面后,两边赞同发动续签商量。
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(CSIS)曾发文称,该协议具有严重的前史意义。我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张腾军此前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明,《中美科技协作协议》实质上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协议。对我国而言,它使得我国可以学习学习美国的先进技能和经历,然后推进我国科技的开展。对美国来说,该协议让美国可以将技能应用到我国的市场上,相当于拓宽了美国的科技开展空间。英国《天然》杂志征引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科学参谋约翰·霍尔德伦的观念报导称,这一协议是互利的,不只契合两国利益,一起也将惠及全球。
音讯来源:环球时报